泸州历史上的代言人:从唐朝到清朝,这四个男人独领风骚

有时候一些人会说我是泸吹,什么是泸吹呢?就是泸州吹牛的大王,把泸州吹的特别牛,其实我想这种偏见即便解释也没有用,作为一直致力于书写家乡历史文化的我来说,并不是专家学者,我的内容也谈不上严谨和学术价值,但是我可能更加倾向于普及,大众需要的是能够吸引的东西,我永远不可能成为教授和专家,但是我愿意在这个阶段之前,去做一些铺路的工作,至少让更多人愿意进来了解,甚至共同传播。至于自己有名无名,有什么关系。两眼一闭,啥子都不是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说我是泸吹,其实我觉得抬举我了,在泸州的历史上,不请自来为泸州鼓吹的名人大有人在,哪一个拉出来都独当一面,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从唐朝到清朝,这四个为泸州代言的男人。

自昔泸以负盛名,归途邂逅慰老身。——杜甫

唐朝诗人多如牛毛,能够进入封仙封圣位置的,无外乎两位,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。

据说李白也到过泸州,但是个人手头资料有限,还是对杜甫在泸州了解更多一点,所以唐代选择他来代言,无可厚非。

公元766年,也就是1251年前,苦逼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先生入川的第二年,也是这样的暮春时节路过泸州,虽然年迈的他,估计并不能预想自己苟延残喘的身躯还有四五年的短暂时光,但是他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泸州。据说这里的长江边有一块石滩叫工部滩,滩上一块巨石,当地人叫灰毛儿石(灰毛儿泸州方言豆腐乳之意)用来栓船,他和当时的泸州州官,曾经一起在大石上开怀畅饮。

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大曲酒,但是泸州的高粱烧春依然让诗人诗兴大发。这首《泸州纪行》即是其中的一首:自昔泸以负盛名,归途邂逅慰老身。江山照眼灵气出,古塞城高紫色生。代有人才探翰墨,我来系缆结诗情。三杯入口心自愧,枯口无字谢主人。

工部滩早已不复存在,灰毛儿石变成了杜甫石,它承载了这段诗意的历史,日日夜夜浸泡在长江边上,千百年来给每一个过客讲述着过往的轶事。

现在,没有谁能说得清,杜甫一生到过几次泸州,每次到泸州又停留了多少天。查杜甫年表,除了上面这一次,还有一次是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的6月, 他到了戎州(四川宜宾),自戎州至渝 州(重庆);两次停留不知道多少日,但是我想那个时候的泸州恐怕比之宋代还有差距,依然给了诗人很多感慨。

杜甫还在泸州写下一首经典的《解闷》:忆过泸戎摘荔枝,青枫隐映石逶迤。京中旧见君颜色,红颗酸甜只自知。

这首诗把在泸州吃荔枝的感受描绘的非常生动有趣,造成后来很多人说杨贵妃吃的荔枝就在我们这里的,其实是不是我不是历史专家没有考证,但是杜甫吃到了也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?

行遍梁州到益州,今年又作度泸游。——陆游

南宋淳熙五年(公元1178年),陆游从四川奉召回京,顺江东下,沿途系缆游历,经泸州登岸。当时的泸州,是雄踞长江上游的重镇,经济比较繁荣,诗人登上这块土地,给泸州人民留下了锦绣诗章。

其实陆游到泸州的时间非常匆匆,但是这个优秀的爱国诗人,却给泸州留下来几首名篇,至今传颂。

第一首《泸州使君岩在城南一里,深三丈,有泉出其上,音中律吕。木龙岩亦相距里许,黄太史所尝游憩也》其诗云:

云间刁斗过边州,沙际邱亭舣客舟。

水涨方忧三峡险,短筇犹作两岩游。

蛟龙矫矫拏云起,琴筑泠泠绕榻流。

未死人生谁料得,会来携客试茶瓯。

使君岩,俗称三岩脑,“在(泸州)城南一里许”,是泸州城渡江去蓝田坝联接云贵水陆交通要道的关津渡口,北宋泸州知州王献可和黄太史(即黄庭坚)曾经游赏的地方。旧时的亭台早已毁圮,1982年,建泸州长江大桥于此。

宋代泸州“领县三,并羁靡州十八”,为军事重镇,“控制边面二千余里”,故称边州。此诗以“边州”二字,轻轻地点出所陆放翁泸州留写的是宋代的泸州。又以“沙际邱亭”四字,轻轻刻画出使君岩、三岩脑的风光特色。

第二首《南定楼遇急雨》:

行遍梁州到益州,今年又作度泸游。江山重复争供眼,风雨纵横乱入楼。人语朱离逢峒獠,棹歌欸乃下吴舟。天涯住稳归心嬾,登览茫然却欲愁。

南定楼:据《舆地纪胜·潼川府路泸州》载,“南定楼在州治,晁公武取诸葛《出师表》中语为名。”定,原作“亭”,据钱仲联校注本改。其注引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称:“泸州,自州治东出芙蓉桥,至大楼曰南定,气象轩豁。”

淳熙五年(公元1178年)四月,陆游还没去叙州做刺史,二月间又得宋孝宗召命,叫他东归 。作者途经泸州,登南定楼,骤雨忽来,四顾茫茫,心中凄迷,遂即景作下了该诗 。

诗人借凭吊诸葛武侯,大发爱国情怀,除陆游外,很少有人写得出如此感人心脾的诗章,这给泸州酒城历史名城增添了精神财富;增添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。

当年大诗人陆游路经泸州,亲眼看到泸州的繁荣,各民族物资交流的频繁,为之感叹还曾写下:“此州雄跨西南边,平安烽火夜夜传。”泸州城内五方辐辏、市井繁华,一派兴旺的景象。

说到陆游写的南定楼,不得不多说两句,南定楼为宋、明年间泸州第一大酒楼,晁公武、范成大、陆游、杨升庵等都曾经登临赋诗唱和。淳熙四年(1177),范成大登南定楼开怀畅饮,把杯抒怀,欣然高颂《南定楼》:“归舶东下信悠哉,南定楼前酒一杯。楼下盈盈内江水,明朝同入大江来。”

据《千古泸州图》记,这座极目远眺、江上风帆、水色天光的南定楼,毁于宋元之际的战火。明代在安故址上重建的南定楼,士大夫、商人、老百姓都可登楼饮宴、接待政务、商务和婚寿宴席的大酒楼了。可惜今天的南定楼已经消失,它的原来位置据说是在今天的鼓楼世家,泸州要是能保留南定楼,中国四大名楼可能就要多增加一个了。

滚滚长江东逝水,巴蜀状元爱江阳——杨慎

当一些人还在争论《临江仙.滚滚长江东逝水》是不是杨慎在泸州写的时候,其实杨慎早就把泸州当成了第二故乡,他的泸州的贡献在文化这块上至今让泸州受益无穷,明朝开始,泸州古八景,因为杨慎在泸州而终于成型:杨升庵在《咏江阳八景送客还滇南》诗里明确提出以“宝山春眺、龙潭时雨、海观秋澜、方山霁雪、白塔朝霞、东崖夜月、荔林书锦、余甘晚渡”为“江阳八景”。其中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只有“荔林书锦”不在上面,代替的是琴台霜操。

实际上杨升庵“江阳八景”中的“荔林书锦”,源起沱江对岸五峰山间,当年有座小小园林,主人李姓,园中栽种荔枝,夏令果实成熟,枝头红绿相映,树间乘凉快意,荔枝甘甜醇美。杨升庵把这里列为他的“八景”之一。

今天泸州八景很多已经没有了,新八景不知道何时有人重新推出,但是老八景的魅力依旧让人向往,不能不佩服杨状元的才华。

当年他是一个被罢官流放的罪犯,这是杨慎因为率众臣“议大礼”,遭嘉靖皇帝廷杖打了一顿后,流放到云南永昌卫。

据说杨慎之所以选择在泸州停留,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这里有不少亲戚朋友。杨慎的姨父韩仓雪是泸州的名门望族,被朝廷封为泸州昭勇将军。姨父母过世后,大表弟韩明可袭任父职为指挥使;二表弟韩学可则是当时的泸州名士,常与杨慎在书信中以诗唱和;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杨慎好酒,他早就听表弟说泸州美酒天下第一,满酒香世间少有,所以早就有了前来一醉方休的心愿。

前后杨慎在泸州居住有十年之久,这十年杨慎包揽泸州的山川风光,感受江水澎湃,诗人的情怀的得到了最大的抒发,因此也给泸州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。

衔杯却爱泸洲好,滩平山远人潇洒。——张问陶

两百多年前,好酒的张问陶先生从东门口上岸泸州,就被满城的酒香倾倒,在开怀畅饮泸州大曲酒后,写下了:城下人家水上城,酒楼红处一江明。衔杯却爱泸州好,十指寒香给客橙。经典佳句成为了泸州的形象代言。

“衔杯却爱泸州好”泸州自秦汉设郡以来,大批名人雅士云集酒城泸州,吟诗作赋,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和千古绝唱。除了张问陶,还有李白、杜甫、杨升庵等人也留下了的众多歌咏泸州的诗篇。而我们东西南北的那些城墙和城门,或许也留下他们足迹。

张问陶爱酒出名,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的冬天,张问陶从成都出发,经乐山、宜宾顺江而下,留停泸州之后,饮泸州大曲酒时写下的诗句。观此诗诗意盎然,豪放而秀逸、恣肆而有书卷气,可谓百看不厌、韵味无穷。

除了这首还有两首分别是:《泸州》三首(其二)旃檀风过一船香,处处楼台架石梁。小李将军金碧画,零星摹出古江阳。和《泸州》三首(其三)滩平山远人潇洒,酒绿灯红水蔚蓝。只少风帆三五叠,更余何处让江南。

这三首七绝写尽了当时的酒城风貌,可以说是泸州千古以来最好的广告词了。

张问陶是世宦书香之家,家学渊源。船山幼传家学,天赋异禀,读书过目成诵,十岁能诗,才华横溢。他一生游历天下,诗作5000余首,现存诗歌3500余首,被誉为“清代蜀中第一才子”。《清史稿·文苑传》本传称:“国朝二百年来,蜀中诗人以张问陶为最”,戴吉双《四川懦林文苑传》亦赞张问陶:“固李太白、苏东坡、虞伯生、杨升庵之后一人也,诚蜀中亦大家矣。”不是没有道理。

当然除了上面这四位,为泸州写诗作赋的名人还有很多:苏东坡,范成大,黄庭坚、唐庚、苏山、章士钊、朱德等等,正是因为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泸州的足迹,才让泸州更加具备了历史文化底蕴,才更加有人文气息。

文末我突然想起1916年朱德在泸州,写的那首《除夕》:“护国军兴事变迁,烽烟交警振阗阗。酒城幸保身无恙,检点机韬又一年”。从此酒城之名不胫而走,泸州以酒名世,千百年来,文人墨客唱和呤咏,终以酒城之名概括出了泸州的历史特性和文化个性。泸州誉称“酒城“再合适不过了。

今天其实根本不用质疑泸州有没有文化,泸州的文化在哪里?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来感受这座城市的诗情画意。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32 华西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